“椿”意盎然富乡亲
文明服务好评如潮,收到乘客锦旗、感谢信50多面(封)。
作为物业人,我们始终本着对业务精益求精,对业主服务热情周到的原则,凭着良好的业务知识和真诚的态度,满腔热情地为业主提供一流的服务。走进阳光2008社区,一尘不染的道路,整齐停放的车辆,粉刷一新的护栏,各式各样的公益广告、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干净整洁中,一派和谐文明景象。
这一切离不开小区的管理者―――市宏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社区物业相关负责人白云说。与小区环境同步改善的,还有各种活动场所。物业公司维修工刘强说当天,该厂举办庆三八表彰座谈暨女职工拥抱幸福主题活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通讯员单跃强、记者白永民摄。国华定州电厂充分发挥女职工半边天的作用,激励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
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武林旧事》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他叫鲁联朋,今天一放假便过来看皮影戏表演了,还没放假的时候,我就听说这里有皮影戏表演了。
以前,我们只是听说家乡有这样那样的优秀遗产,可从来都没有见到,借这次元宵民俗文化节,我可算是把咱家乡的好东西都见全了。李素彦朗声笑道,传统佳节看传统秧歌戏,很有意义。
鲁联朋说,今后两天,我还要叫更多的同学来看民俗文化演出,让更多的人直观感受我们的文化。能在元宵民俗文化节这么好的舞台上表演,总是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戏表演《三进士》首届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民俗文化节吸引众多市民观看挤一挤,闹一闹,元宵佳节要来到。原来,市首届元宵民俗文化节正式开幕了。记者赵海涛、见习生白雪萌摄影白永民。鲁联朋说,这是他第一次观看皮影戏现场表演,画面很细致、震撼。
虽是唱了20多年秧歌戏的老演员,王淑欣还是不免有些紧张,今天的舞台,是宣传咱们定州秧歌戏的绝好机会,我可不能拖了全团的后腿,给定州秧歌戏抹黑。相巧英兴致高昂地说,这是兴定秧歌剧团自2008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元宵佳节的舞台上演出,整团人都十分兴奋。
在皮影戏表演区,一位身穿定州中学校服并不断喝彩的学生引起记者注意。我打小就喜欢定州秧歌戏,近几年总是见不到,今天终于能大饱眼福、耳福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今年回到家乡,看到民俗文化节又找到小时候过年的感觉了。此时演出正半,台上的小旦活泼俏皮、动作流利,胡子生表情庄重,咬字抑扬顿挫,一板一腔间赢得掌声不断。
一会儿上场就是我的词,现在练习着,能让身体、嗓子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展现最好的效果。定州秧歌戏市级传承人、市兴定秧歌剧团副团长相巧英意犹未尽地走下台来。近前一问,老人名叫李素彦,今年88岁了。张国涛如孩子一样兴奋。
走进文化节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秧歌戏的表演舞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一直坐在前排心无旁骛地等着开戏。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人突然呼喊了一声:那边有皮影戏表演,我们快过去看看吧。据介绍,本次活动从3月1日(正月十四)持续至3月3日(正月十六),活动期间,广大市民不仅能欣赏到子位吹歌、定州秧歌、皮影戏等非遗文化表演,还能购买到官窑定瓷、定州缂丝等特色产品,品尝到定州焖子、新宗熏肉等传统小吃。
说话人叫张国涛,元宵佳节从外地回家探亲,小时候过年,最高兴的事就是闹元宵、看表演。胡子生扮演者王淑欣利用场间休息,一直都在练习着嗓子,揣摩着台词。
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我市开元寺大街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杨德利说到移风易俗宣传工作感慨良多。对这些陋习,村民们也很有意见,但在攀比的氛围里,身不由己。一桩事办下来主家仅酒席就要花费2万多元。
提倡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金平义说,通过红白理事会的沟通协调,我们就办了23桌酒席,比以前的标准省下了1万多块钱呢,现在村里谁家一有事都主动来找红白理事会的人,谁也不会觉得没面子。
统一的标准公布后,不管是家里富裕的还是拮据的,大家都很认可。村里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对红白事酒席的桌数、参与人数、烟酒的价格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都有点抵触心理,接受不了红白事简办,好多人都觉得我们两委干部管的宽,村里一有红白事我们干部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们就会上赶着去做工作。推动村委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并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这样的一约一会一队建设是北刘家庄村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